支部強不強,關鍵看“領頭羊”。濰坊壽光市洛城街道屯田西村黨支部書記葛茂學,帶領全村黨員干部搶抓鄉村振興機遇,在強村富民的道路上,向全體村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,被評選為山東省“擔當作為好書記(好干部)”。
位于壽光市東城新區、彌河東岸的洛城街道屯田西村,是一個典型的城郊村,共有村民963戶。原先,這是一個村集體負債近百萬元的落后村,短短幾年內,不僅實現了村強民富,還迅速變身為“城市社區典范”。2020年,屯西村集體收入超3000萬元。這些變化,都是因為村里有個一心為民的帶頭人——村黨支部書記葛茂學。
1998年之前,屯西村是十里八鄉有名的“窮亂村”。1998年,在鎮辦企業擔任廠長的葛茂學臨危受命,扛起強村富民的大旗。
為帶好村兩委班子,葛茂學制定了“鐵規”,將村兩委擰成一股繩。而面對村莊發展狀況,他首先考慮的是增收問題,用“三盤棋”盤活了村集體經濟?!暗谝槐P棋”是大刀闊斧地進行土地結構調整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2002年,屯西村土地調整全部完成,全村建設新式蔬菜大棚760個,村集體增收76萬元。此后,雷厲風行成了葛茂學身上的標簽,2003年,他一鼓作氣,著手推進“第二盤棋”,對村莊二次規劃,重新劃分宅基地,增收386萬元;“第三盤棋”,建設商住兩用樓,一次性繳納50年費用,村集體又增收180多萬元。隨著市委、市政府提出“建設東城新區”戰略部署,2012年,屯西村全村“平房”變“樓房”,留下7萬平米的沿街房和近2億資金。這些集體資產如何運營管理,才能實現保值增值?成了葛茂學面臨的新課題。
洛城街道屯田西村黨支部書記葛茂學說,“把征地款建了兩個學校,這樣也是一個固定的收入,再一個沿街商鋪,我們是采取了跟村民福利掛鉤的辦法,全都租出去了,實現了商鋪的經營收入700多萬?!?/p>
經營村莊,讓流動資金變成了固定資產,既有穩定收入,還能持續增值。而為更好地服務村民,葛茂學推行了“1+6”服務模式,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優質、貼心、便捷的服務,真正讓村民實現由“農民”到“市民”的轉變。
23年來,葛茂學守初心、擔使命,上為黨、下為民,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無旁貸的使命感,當好鄉村振興的“領航人”,實現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洛城街道屯田西村黨支部書記葛茂學說,“只要事事想著群眾,只要事事為群眾辦點實事,就能得到上級領導的愛護,得到群眾的支持,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,我們會結合著新的形勢的發展,結合我們村的實際情況,我們會拓展我們屯西村增收的一些渠道,把村級資產經營好?!?/p>
請輸入驗證碼